万宝宝和她设计的作品“宝”手镯
中东时装大使
在着装要求严格的中东国家,真正站稳脚跟的是那些善于与奢侈品品牌沟通的聪明人。1992 年,Sheikh Majed Al-Sabah 在科威特开设了首家Villa Moda 时装店。17 年以来,他说服Prada、Missoni 等品牌为他的客人制作土耳其长衫。就连以大胆暴露闻名的Gucci 和Dolce& Gabbana 也在他的游说下做起了长裙,甚至给抹胸式上衣缝上袖管。今天,他在卡塔尔、叙利亚、迪拜和巴林都开设了分店。“爱盖着头的女人都很喜欢Prada 的穆斯林头巾。”他说。
在Al-Sabah 看来,他的事业就是一场与西方偏见的斗争。“你在多少好莱坞电影里看到过造型迷人的穆斯林妇女?”他问道,“她们看起来总像是刚从沙漠走出来,还骑着骆驼,从头到脚用黑色包裹起来。”事实上,中东妇女与西方妇女一样热爱时装,也买得起。“政府非常富裕,不征收所得税和关税,所以人民手上有富余的钱。”与此同时,美国与中东的紧张关系也不会波及到时装领域“。顾客想要买衣服,他们不关心政治。”他说,“如果没有完美的发型、完美的妆容、完美的指甲,中东妇女就不肯出门。她们跟西方那些不修边幅的女人不一样——我觉得这是她们与生俱来的要求。”
东方世界的It girl这些从小生长在西方世界的It girl 拥有与Paris Hilton 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个人履历。无论她们对本国文化的所知是多是少,作为名门之后,她们拥有比普通人更优越的条件,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职业道路,并成为了本国文化在时尚界的表率。
名媛的职业道路Dasha Zhukova 是石油巨头Alexander Zhukova 的女儿、时尚杂志《Pop》新任主编、莫斯科格拉吉当代艺术中心(the Garage Central forContemporary Culture,简称GCCC)创始人、时装品牌Kova & T 的老板和设计师。但她最著名的身份,还是俄罗斯寡头、楚科奇自治区区长兼英格兰球会切尔西老板Roman Abramovich 的女朋友。
在新书《俄罗斯风格》(RussianStyle) 中, 作者Khromtchenko 将“Z”字条给了Zhukova,将她称作“一定要知道的姑娘”。“俄罗斯的高级定制客户目前仍然是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中坚力量。”Khromtchenko 说, “俄罗斯的It girl 们拥有丰富的时装知识,完全不亚于任何一本时装杂志的主编。”
以上这席话解释了,为什么毫无编辑经验的Zhukova 却能填补著名的Katie Grand 的位置,当上《Pop》主编。“我们要对这本杂志进行扩充,加入有关艺术、当代文化以及全球当下潮流的内容。”Zhukova 说。她表示,新工作十分刺激。
同样作为名门之后,在学习了摄影和法国文学之后,万宝宝最终却决定将珠宝设计当作自己的事业。“摄影就像是初恋,我为它哭为它笑,全情投入。珠宝像婚姻,它带给我乐趣,也带来一定的收益。”她说。
作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的孙女,万宝宝从小生长在中南海,之后到美国和法国学习,并在2003 年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参加“克利翁名媛舞会”的中国名门之后。现在,她主要生活在北京和香港,并创建了自己的定制珠宝品牌Bao Bao Wan。
何处是家
现年28 岁的Zhukova 在莫斯科出生,在洛杉矶长大。她拥有二八少女般柔嫩的皮肤,以及一口令人着迷的秀齿。比起母语,她反而更习惯说美式英语,就连提到自己的名字,她也会用美国人的方式去发音。
即便是名门望族之后,在陌生的城市也算不上轻松。Zhukova 在10 岁上跟随母亲前往美国,抵达的第二天就开始上学——当时她一句英语也听不懂,开头的几个星期都只好坐在教室后面读俄语版的《长袜子皮皮》。“一个10 岁小孩是意识不到什么困难的。对我而言那是一场冒险。当你置身异国时,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接受它。”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万宝宝身上。她16岁只身前往美国,同样不懂英语“。不管你口袋里装着1 块还是100 块,要是不知道上哪儿吃饭,你还是吃不到。”她说。尽管在国外生活了10 多年,万宝宝仍然不习惯吃西餐。在巴黎,不管去多好的法国餐厅吃饭,她都会提前两小时到唐人街吃碗面。“香港的生活把我养娇贵了;在北京,我有我的家人,和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我喜欢高朋满座,这一点国外没有。”她最终回到了家乡。
然而对Zhukova 而言,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她几乎没什么俄国朋友,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不像个俄国人——她的父老乡亲们说起她就像说个外乡人似的。更有批评家认为,她做事完全是三分钟热度。提到GCCC,一位批评家满腹疑虑地说:“要是最后我们发觉,这不过是她的一场游戏,那可太烦人了。‘我们住在伦敦吧。’‘我们都来收藏艺术品吧。’假如他们不过是为了玩玩,那还是及早结束比较好。”对此,Zhukova 回应道:“我绝对感到自己是个俄国人。与此同时,美国也给我家的感觉。”
被误解的It girl
当被要求对自己作一番描述时,Zhukova 答道:“我不怎么喜欢这个问题,因为它很难回答。我兴趣广泛,喜欢忙来忙去,在一段时间里同时做好几件事情。有的人可能认为这样不大专业,但我的看法不一样。”就目前来看,她正努力将自己塑造成艺术世界里的一支新兴力量。为了提高GCCC 的知名度,她还自掏腰包赞助去年9 月在伦敦举办的蛇形画廊夏季派对——这令她与历史上的其他赞助者平起平坐,其中包括Yves Saint Laurent 和Swarovski。“我不会假装自己是当代艺术的大行家,”她说,“但我对这一领域颇有了解,满怀热情。”
至于她的男友在GCCC 这一项目上投入了多少资金,外界难以知晓。不少莫斯科人认为,GCCC 最终会成为这对情侣私人收藏的陈列馆。也有人说,Zhukova 这么做是为了摆脱男友盛名之下的阴影。可惜在莫斯科,人们反而更频繁地将GCCC 与Abramovich 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恰恰是当今俄国妇女影响社会的一种方式:不少女性开始做生意,用的往往是丈夫或父亲的钱。
万宝宝说话爱用极端的词语,为人处事不爱妥协。她坦言,由于不懂做生意,她目前不打算开店。她的顾客多数是相熟的朋友,或由朋友介绍而来。“简单地说,他们是买珠宝买了很久的人,或者就是有钱人。”她说。在推广方面,她更倾向于与大品牌合作,例如最近为Forever Mark 设计钻饰,以及今年年底与周大福合作在巴黎举办展览。当被问及最早是什么时候拥有第一件钻饰时,她害羞而谨慎地回避了问题。“我继承的不是物质财产,是精神财产。”她说。
11岁时,万宝宝第一次读《茶花女》,掉了很多眼泪,后来,她到世界各地去看《茶花女》的歌剧演出。“11岁时我就找到了和她的相通之处——我们都是容易被误解的女人。”她说。尽管表现得不在乎,作为中国的It girl,看来万宝宝还是害怕遭到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