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与玉价上涨
5年前,在城隍庙旧校场路有几十家挤作一堆的临时商铺,这是一个由河南商人"组建"的玉器市场,他们给上海的收藏爱好者带来的是玉雕摆件和饰品,但当时市场反应冷淡。惨淡经营了两年,河南人撑不下去了,每逢周末会举行荷兰式拍卖。一老板手举一件重约两公斤的玉雕辟邪示众,从2000元起叫,1800、1600、1200、1000,一路下跌至200元,还是没人应价,最后报出20元的地板价,老板看到的仍然是围观者的一脸坏笑,只得粗着脖子大吼一声:"他妈的,老子不卖了。"当即将宝贝摔在地上,作出了对"玉碎"一词的生动诠释。
"这些玉器的材料一般以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陕西蓝田玉和甘肃酒泉玉等为主,质地稍差,雕刻粗糙,工艺价值不高,再加上当时的白玉行情还没有起来,不被人们看好是讲得通的。"钱振峰对《新民周刊》说,"现在白玉的行情一起,也将这些玉石的身价带上去了。"
中国人喜欢一哄而上,在收藏这档事上尤其容易头脑发热。白玉行情从哪个时间节点开始发飙,谁也说不准,但有一个标志性事件举世瞩目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2003年8月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公布了会徽。那是一枚闪亮的中国印,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和柔美的辐射力。而这枚超级大印章正是用和田玉雕刻的,从此,中国市场上的白玉开始了一波强力上升。4年后,奥运会奖牌也开始制作,采用金属与青海昆仑碧玉巧妙结合的"金镶玉"传统工艺,再一次借助强烈的文化信息在民间掀起爱玉藏玉的高潮。
据内业一位老法师回忆,2004年夏天,新疆和田地区举办首届玉石旅游文化节,内地和境外收藏爱好者来了许多,一位浙江老板以50万元购得一块重1.8公斤的白玉籽料,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还有一条更轰动的新闻是,当地一位名叫阿巴拜克的老农民在和田玉龙喀什河采到一块重达71公斤的籽料,浑身洁白无瑕,堪称玉中精品,按当时每公斤价值10万元计算,这块玉石价值高达800多万元,很快被一收藏家买走。
徐振峰说:上世纪60年代,新疆山料每公斤只卖到3至4元,籽料每公斤也不过50元至100元。在2004年,一般的新疆和田籽料是每公斤2万元,半年后立马蹿至每公斤5万元。连山料也一路狂奔,2003年山料的价格是每公斤300至400元,两年后在矿区就跳到每公斤600至800元,经过各流通环节层层加码,到上海就升到每公斤3500至4000元。
赵德华对《新民周刊》说:新疆和田玉按生长形态分作山料、山流水玉、戈壁滩玉和籽玉,其中籽玉最佳,目前已经涨到每克上千元,如果是世所罕见的精品,每克则轻易突破3000元。"现在足金每克是多少钱啊?新疆羊脂玉大大超过黄金啦。"
谁在购买白玉?
谁在购买白玉?赵德华从这几年城隍珠宝持续旺盛的销售情况分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时尚消费类,主体为都市白领及工薪阶层青年人,他们一般以购买饰品为主,对玉比较爱好,但不一定有更深的了解。消费价格在几百元至上千元,图个时髦,好看就行。第二类是商品保值类,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收藏爱好者为主,他们开始讲究玉质和工艺,饰品要好看,如果是原料的话,则比较崇尚籽料、羊脂白玉。买回去一件东西,希望它能够保值,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升值。第三是投资收藏类。这部分消费者是实力比较强的,有不少民营企业家,他们看中的是白玉的稀缺性和玉雕工艺的精美程度。他们起点高,出手大,几百上千万投下去的也不少,投几十万的根本不敢在人面前说。如果自己不怎么懂,也会请专家掌眼。他们有经济头脑,会还参考国际市场的行情,主要是香港的拍卖价。这些人往往会走在市场前面,有些拍品的成交纪录也是他们创下的。他们可能是行情的主导者。他们一般会做一个预算,购进白玉后是准备长期投资的,或者作为公关的重磅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