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文化理财,珠宝收藏投资

古玩收藏品打假究竟难在哪里?

日期:2010/03/16 来源:编辑:baby
文章TAG:

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现有文物拍卖公司多家,年拍卖额达亿元。而收藏界人士估计,全国参与收藏的人数有三四千万,有人甚至认为多达万。这是两个令人感到眩晕的数字,也比较简单而直观地说明了收藏在中国的热度。但在这些数字的背后,也有很多令收藏者感到郁闷或愤怒的东西,那就是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的打眼,也就是买到赝品或仿造的古玩。还有的人以收藏为名搞投机买卖,专门造假骗人,这些是确实存在的现象,但也是很难治理或管理的现象。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玩”,应该特指民间收藏的、不在国家禁止买卖之列的那部分文物。公民合法所有的文物,法律允许其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和流通。所谓“赝品”指的是远远看上去和原作一模一样,但仔细端瞧却或多或少与原作有所区别的“假品”,即古玩市场上,卖方在不告诉买方实际情况下,将“赝品”当“真品”高价卖的情形具有欺诈性、显然有失公平。

自古以来古玩界就有一种说法,“古玩是不打假的”,“古玩交易讲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卖的东西是真是假,卖方没有义务告诉你,你买的东西是好是坏,全凭买方眼力,好坏都要认账,没有退货的道理”。在这种看似合理的理论支持下,古玩的真真假假更是让人难以捉摸,很多收藏爱好者也很少去反思买假是否侵害了自己的利益,反而形成收藏者在假古玩的汪洋大海中寻宝的一种乐趣,而这其中上当的概率几乎可占到99%,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怪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文物收藏品该不该打假?古玩中的“假货”是否该打呢?又如何打呢?

美国的《财富》杂志在半个世纪前曾断言,艺术品收藏将成为最赚钱的投资产业。我国早就有一种说法:“粮油一分利,百货十分利,珠宝百分利,古玩千分利。”

业内人士说,在收藏热中,喜爱艺术、陶冶情操者应是大多数,但冲着古玩的巨大利益、想一夜暴富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不过,近年收藏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那就是逐渐减少盲目,趋于理性。

“不冤不乐”收藏界打假不易

“大多数人收藏是跟风。”著名古瓷片收藏家白明曾这样说,“其实收藏不应该是大众的事,而是‘小众’的事。收藏艺术品、字画、古玩,需要有深厚的历史、艺术和专门知识支撑,否则就会吃亏上当。因为就目前市面情况看,真品太少,假的东西太多。”

其实,就算他这样的行家也曾经多次上当,买到假古玩。所以,赝品泛滥已经成为收藏市场的一种常态。但在此种情形下,收藏界却不兴打假。一般的情况是吃亏上当自认倒霉,“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有的专家也认为,收藏毕竟是个人爱好,无关国计民生,造假买假,“周瑜打黄盖”,无碍大局。

因此,尽管造假卖假盛行,有不少媒体也在呼吁规范文物市场,但收藏界本身打假的呼声并不高,有人甚至就是要体验在买卖真假古玩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把这些当作一种人生乐趣。还有很多买了假货的人,本人往往还坚信不疑,执迷不悟。

白明说业内有句名言叫做“不冤不乐”。这大概也算收藏界的一条潜规则吧,也反映出了目前国内古玩收藏爱好者不认为一定要打假的主要原因吧。

谁来认定古玩真假?

其实,很多收藏爱好者也不是不支持打假,但牵涉到最主要也最难办的一个问题是文物古玩鉴定不易。鉴定没有一定的标准,也就造成了古玩在流通时也就难以有真假之分,缺少必要的标准参考,所以真的打起假来才能知道其中的艰难。

国家有一个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起先只有54位专家学者,后来增加到七八十位,全由国家文物局聘任。这个委员会只负责对国家馆藏和发掘的文物进行鉴定,不承担社会文物鉴定工作。一般省市也都有文物鉴定委员会,也不对社会服务。还有一些重要海关设有文物鉴定站,专为文物进出境把关,也不面向社会。社会上其他文物鉴定机构多数是民间自发形成的。

2000年后,收藏形成热潮,民间鉴定机构从开始出现到遍地开花,但真正具有国家鉴定水平或标准的并不多。而且随着人们收藏逐渐趋于理性,盲目购买古玩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到鉴定公司要求鉴定的人大为减少,许多鉴定公司无力支撑,逐渐被淘汰,目前剩下的已不多了。北京市经工商登记的鉴定公司或中心39家,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维持经营的也就十来家,全国不过几十家。而专门从事此类鉴定工作的专家数量也不多,真正直接为市场服务的更少。

当然,即使是专家,有时也有“打眼”的时候。古董鉴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主观判断,同一件古玩不同人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专家在很多时候也处于很微妙的境地。

目前在古玩收藏中,最为普遍的是所谓“眼学”,那就是基本上凭个人眼力来断定真假。用“眼学”来鉴定,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还是真假要由大家投票决定?上世纪70年代,英国人发明了热释光法测定瓷器年代。近几年,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推出了原料无损测定的新方法,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测定制作原料的成分中是否含有现代化工原料。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高科技鉴定方法,有的已经被高仿高手破解,失去了它的权威性。

几年前,就出现了一起科技鉴定和传统鉴定相互矛盾的事。有一位华侨收藏家拿着一对青花龙纹象耳口瓶到中国来做鉴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的元素分析和中科院最大的电子对接机加速器发射出来的力光谱检测,都认为这是元代的瓷器。而国内的陶瓷专家根据各种文献记载和经验认为它是高仿,光鉴定费就花了几十万元,最后承认文物鉴定专家的高仿结论是对的,科学方法鉴定错了。

文物古玩鉴定肯定是有标准的,但这种标准不具有刚性,不易量化。文物古玩多属于艺术品,很难有统一标准,用政策法规强行规范也不现实。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如何介入文物鉴定的工作,专家们也各有看法。有的人认为不宜介入,有的认为应该介入。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