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玉
金银有价玉无价?
中国自古就有金银有价玉无价的说法,玉因为比较特别,外行人很难看出门道,因此玉价比较混乱,加之动辄四折五折的折扣让人十分迷惑,实际上选玉应以成色和质量为主,不要轻易被价格左右,盲目投资购买。
一位女士在外地花高价购买了一块“玉”貔貅,当时店主推介说,这块玉色彩艳丽,雕刻精细,十分珍贵,具有投资价值。这位女士当即买下,甚是喜爱。谁知回哈后明眼人告诉她,看着颜色墨绿的这件“宝物”,实为石而非玉。对此她十分迷惑:玉与石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自古以来玉石不分家,玉,实为石的一种。据介绍,在南方甚至境外盛产一些特色石,有玛瑙石、天珠石、猫眼石等等,它们颜色特别,有的含有杂质,看上去十分像玉,一些商贩将其加工成饰物,以假乱真作为“玉”出售,其实它们只是石头,不具收藏价值。
对于外行人来讲,玉与石很难分别清楚,有什么方法可以将二者简单区别开来呢?专家介绍说,首先看颜色,石的颜色过于特别,亮光强,不透明;看重量,石的重量很轻,玉正好相反;听声音,玉的声音清脆,而石的声音发闷。
提及在外地买玉,有关人士还提醒消费者说,切莫盲目到玉的原产地购买,它不一定代表正宗、便宜,有时买回的很可能是质次产品。此外,买玉应认准“身份证”———国家珠宝玉饰首饰鉴定证书。
受金银有价玉无价思想的影响,一些人认为购买玉饰越大越好,这也是一种误区。其实,与金银饰品不同,玉按成色定价,与重量无关。
玉,一种文化
在华夏文明史上,玉石文化无处不见,“君子以佩玉为美”,“金玉满堂”、“金口玉言”、“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佳句名诗,都体现玉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古人贵玉,兼贵其声。所以古乐器有玉磬、玉笛、玉篁、玉箫。春秋时即开采的安徽灵璧玉,最早就是制作玉磬的。
明清以后,玉器的制作有了重大发展,使用范围贯穿在上层人物的衣食住行之中:衣帽冠发有各种佩件、饰物;食盏、玉杯等;住有玉嵌璧饰、桌案饰等。至于玉瓶、花薰等桌几上的陈列品及玉如意、坠子等掌中玩物,更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玉质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将玉的特性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因而文人常用以比喻许多事物,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辉生色。
玉和金一样,是富贵的象征。“金玉满堂”极言财富之多。金枝玉叶,是皇族后裔的专称。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和住宅,有时又指道观。
玉,还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也常用它来比喻贞操、节义,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所以说,玉文化是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形成一种潜意识,达到一种心理极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中国人,拥有一块玉或一件玉饰、一件玉雕作品,是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崇玉、爱玉、赏玉、盘玉、藏玉、佩玉,可以说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