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珠宝知识,专家讲堂

刘大授:钟表从计时器到收藏品

日期:2008/12/16 来源:编辑:
文章TAG:

    生活中虽然有些物件虽然从没有离开过我们,但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30年前,手表算得上是件稀罕物了,姑娘找对象时男方要是送上一块手表,那可一是件令姑娘倍感时髦的事了,更是男方家底殷实的体现。而如今,夸张一点讲,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戴“笨重”的手表了,即使有些人愿意戴它,手表也已经不再是一件计时工具,而成了一种彰显地位和个性的典型物品象征。此外,曾经挂在家里显眼的墙上或放在桌上彰显家境的钟表,也逐渐从必须品转变成柜子里供人玩味的收藏品了。正如海口一位钟表收藏爱好者刘大授老人所说,时间在钟表的滴答声中流逝,其身份也随之进行着趣味变迁。

    刘大授老人展示他收藏的一套原苏联革命纪念表

    上世纪80年代

    手表成为“三大件”之一

    家住海口大同路某公司职工宿舍区的刘大授老人是一位退休干部。他是上世纪70年代作为人才引进来到海南的,经历了海南这个曾经的南疆小岛到国际旅游大省的时代变迁,而热衷于钟表收藏的他却对钟表这个小小物件的30年变迁感受深刻。

    刘老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他从广东一所电力职业学校毕业后就来到了海南“开荒”,并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海南的电力事业,而钟表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喜好之一。

    “当时海南的老百姓要买表是找不到地方的,当年的得胜沙路一带是海口的繁华地带,虽然有几家小小的贸易商行,日用品都是凭票领取,像钟表之类的物件非常稀罕。”刘老说,上世纪80年代,结婚都讲究家里要有“三大件”: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这既是婚后新生活的用品,也是家庭生活水平的体现,所以有这“三件”的婚礼才“体面”,由此可见手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可当时的手表不是随便谁都可以买到,要找关系求人走后门。”刘老说,当时计划经济下买表都要凭票,钟表虽然是必须品,但真可谓是“千金易得,一表难求”。刘老虽已经退休多年,可对手表的喜爱不亚于年轻时候,手腕上一直戴着一块厚重的“雷达”。提起往事,老人说他最难忘的是“上海”。

    刘老回忆说,当时他拥有一块上海牌的手表,“花120多块钱买的,真是相当奢侈了,顶好几个月的工资呢!小心翼翼地戴着,睡觉都不舍得摘。”刘老说,当时最流行的进口表有英纳格、罗马、瑞士表等,国产就是“上海”、“天津”、“钟山”……,国产表价位一般在50-90块钱不等,由于海南当地没有生产手表的企业,老百姓要买表必须到省外购买,他的手表就是他的父亲在香港做生意时给他买后邮寄回来的。“大概在1985年的时候,有一次我被海南的电力部门派到广州的一所职业学校进修,当时广州有一条著名的中山路,那边有很多买表的商铺,在海南从没见过这么多种类的钟表,我立即就被吸引了。”刘老说,自从广州之行让他感受到钟表的魅力后,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当时一个月40多元的工资能添饱全家人的肚子就不错了,根本买不起手表,只好“望表兴叹”了。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后期,石英表技术对以生产机械表为主的中国表造成了冲击,因为走时精度高、不用上弦,而且价格便宜、外观时尚,石英电子表逐渐成为当时人们买表的首选,有的人家也都换上了石英电子钟。

    上世纪90年代

    手机到来 钟表“退二线”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从90年代初期 BP机(传呼机)的流行,到90年代中期手机的悄然流行,多种多样的BP机和手机都有报时功能,钟表的的地位和价格都有很大的下降,很多人就把戴了多年的手表摘了下来。很多人家里的座钟依然兢兢业业滴答滴答地走着,但慢慢也变成了摆设,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一些海南的商场逐渐地开始出现钟表、手表柜台。”刘老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瑞士高档表为代表的“海外兵团”对中国手表制造业带来新的冲击,劳力士、欧米茄、雷达等名表率先进入中国大陆后,积家、伯爵、爱彼等品牌先后进入,奢侈品的概念也被引入了中国。而随着海南开发热潮,10万人才来到海南,也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力,购买钟表也不必辛苦跑到省外去了,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热衷钟表的他开始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精力,用他能想到的一切办法“搜罗”钟表和手表。

    “上世纪90年代,我的月工资已经涨到1千多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购买钟表了。”刘老说,从开始的单兵作战到全家动员,后来又发展到去收藏市场找表友们去“淘表”,托出差的朋友或者亲戚去国外或者香港等地买表。刘老像个小孩一样在钟表的世界里,越“玩”越大,越“玩”越开心,越“玩”越有劲。“随着能看时间的手机出现,钟表慢慢不吃香了,老百姓对钟表的需求热情也降低了。”刘老笑着说,收藏钟表的过程中他感受着钟表身份巨大变化,老百姓从极度向往拥有钟表,到遍地都是的电子表和钟表柜台里的高档进口表,钟表从必需品到普通的实用品再到身份象征,让刘老感慨时代的变化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层次追求的提升。

    进入新世纪

    钟表已成为时尚收藏品

    进入21世纪,钟表的身价不是一般百姓所能承担得起的,一些高端手表动辄镶金镀银装钻石,一块就要几万、十几万。“穷人玩车,富人玩表”的消费理念逐渐在我国消费群体中渗透。

    记者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海南有供应手表的商铺柜台里95%以上都是国产表,上世纪90年代初国产表占到80%,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口表所占比例达到90%,到如今则是进口表“出尽风头”。”刘老说,现在的手表无疑成了某种身份的象征,而且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一般白领人士可能会挑几千到一万价位的手表,而一些商人所接受的价位可以到几十万,手表已经成为彰显身份和财富增值的象征。

    11日,走进刘老的钟表收藏室里, 记者就被各种各样的钟表所吸引,其中两套由刘老精心做成的钟表组合最引人注目。其中一套由美国航海吊钟、可旋座钟及法国天使座钟所组成的钟表组合,刘老取名为“人生三大愿望”,即“一帆风顺”、“时来运转”、“长生不老”。据刘老介绍,他根据这些钟表的形状种类及收集的过程都研究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寓意,代表着人生在不同阶段里的三个愿望。而另外一套由法国陀飞轮、玻璃罩钟、美人钟等三个钟表所组成的座钟组合,刘老取名为“企业家之成功”,即“诚信是方”、“价格是圆”、“看准不放”,“这些要素都是一个企业家取得成功所必备的要义。”据刘老介绍,这些钟表有的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都是他从全国各地收集回来后,经过精心研究所表达出来的一种人生内涵。“在我的心里,这些钟表已经不单单是钟表,而是代表着我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只有生活水平提高了,腰包鼓起来了,我才有心思去研究钟表能代表的深刻寓意啊。”

    “收集和收藏钟表的过程让我很享受。”刘老跟记者聊天时说,“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上不如意的事,心烦意乱是庸人自扰,总要给自己留一点清静,精神世界里总要有些追求,人才活得充实。”刘老对钟表收藏的过程最看重的是寻找和研究,而不是所谓的“拥有”。有什么烦心事时,老伴只要劝他一句“收拾收拾你那堆钟表去吧”,过半个小时准会风平浪静。

    “都60多的人了,一折腾起钟表来,就像是返老还童了一样。”这是老伴对他的评价。谈到这些年钟表从必须品到时尚收藏品身份变化的感受,刘老总结了一句话:“钟表是活的艺术品,如人生一样不停的运动,它们身份的变化,也代表了我们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钟表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玩味。”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