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峰集团的执行董事长约翰·鲁伯特有着运营奢侈品公司的杀手锏。那就是架构“奢侈品+现金流业务”的双重业务模式,以现金流业务支撑奢侈品业务收购所需的庞大现金流
说起奢侈品集团,人们首先想到的永远是路易威登(LVMH)。的确,从销售规模上看,路易威登集团多年来一直占据第一的宝座,历峰集团(Richemont)和古姿集团(Gucci)则紧随其后。
不过若按盈利能力给奢侈品集团排个次序,历峰集团就会把这两个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截止2007年12月31日,历峰集团市值达到361.4亿美元,在奢侈品公司中名列第二,销售规模仅为LVMH的1/3,但其净利润率却高达27.59%,远高于LVMH的14.11%。
作为历峰集团的执行董事长约翰·鲁伯特(JohannRupert)有着运营奢侈品公司的杀手锏。那就是架构“奢侈品+现金流业务”的双重业务模式,以现金流业务支撑奢侈品业务收购所需的庞大现金流。
化解危机
约翰·鲁伯特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直到六年前的一天。
在这之前,他爱在开普敦郊外公司的庄园里款待客人;热衷于高尔夫运动;经常乘坐私人喷气飞机前往欧洲、亚洲或美国,照看家族在世界各地的生意。鲁伯特的家族在南非是第二富,仅次于奥本海默家族(南非矿业巨头)。作为世界顶级奢侈品集团的最大股东,他的生活就该是这个样子。
但六年前的一天,历峰集团时任CEO下台,鲁伯特才惊讶地了解到,拥有卡地亚(Cartier)、梵克雅宝(VanCleef&Arpels)、万宝龙(Montblanc)、登喜路(AlfredDunhill)等知名品牌的公司,正在快速走下坡路。他的父亲和他把这家公司打造成了国际明星,但当时它的利润却猛降了46%,股票也缩水了。
情况危急,他决定亲自出任CEO一职。
Cartier
鲁伯特说:“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公司就像站在电梯里——就是站着不动,也会一直向上升。但后来,我们没能及时应对经济不景气、恐怖袭击和SARS流行对奢侈品行业带来的影响,公司开始处于不利的局面。”
或许是由于鲁伯特大部分时间都在南非,远离日内瓦历峰集团总部和巴黎卡地亚办公室,他根本没有注意到公司运营成本膨胀到了什么程度,直到集团因严重缺乏现金,被迫贷款支付当年股息,鲁伯特这才如梦初醒。他说,“如果那时的当务之急不是去当CEO,那我就真不知道什么是当务之急了。”
2002年秋,鲁伯特出任CEO,这时候的公司已经问题成堆:他们在伦敦、巴黎设有运营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在日内瓦有四处办公地点,固定成本很高,运营成本失控;他们没有采用IT技术,也没有零售运营,负责多个品牌的分销商会把那些卖得不好的品牌丢在一边不管;历峰集团没什么低端的奢侈品,也没有香槟、手包之类的“软货”,这使它在经济衰退时处于不利地位。
缺乏创造力和创新,带来的危害甚至更大。2002年,历峰只有13%的销售额来自新产品,比此前两年下降了22%。以卡地亚手表为例,它的顾客主要是女性,但它五年都没有推出一款新式女表;珠宝占卡地亚业务的一半比例,但也已经三年没有拿出任何新系列了。卡地亚占据着历峰销售额的一半、营业利润的四分之三以上,它出了问题,整个集团都被拖着下滑。
历峰集团内的文化差异,也让这一切更加棘手。它的总部在瑞士,万宝龙在德国,登喜路在英国,卡地亚在法国,而对它控股的人几乎不会说法语,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南非。“我真的就像空中交通管制员,得竭力避免那些我行我素的家伙撞到一起,”鲁伯特说,“我就是住院精神病的医生,因为在奢侈品行业,搞创造人的可能会带有……嗯,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