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送风爽。被誉为“文人雅集”的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10月8日在黄浦江畔的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海内外的有声望、有影响的收藏家、艺术家及艺术机构负责人700余人共襄盛会。
本届大会的主题词是“收藏感知文明,怡养情致”,其举办的目的旨在搭建一个服务国际、服务民间收藏的平台。大会开幕后的主题论坛上,美国收藏家冯英祥、画家丁绍光,澳大利亚收藏家翁真如,新加坡收藏家杨应群,日本画家傅益瑶(傅抱石之女),香港大学者饶宗颐、收藏家张宗宪;内地收藏家王世襄、马未都、杨休,书画家陈佩秋、学者余秋雨等近30名海内外知名学者、收藏家、鉴赏家被邀请发表演讲,分别就收藏涉及的文化和专业问题进行了阐释和探讨。
与会者认为,收藏行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们珍藏的一件件艺术品,是历代民众文化智慧和艺术涵养的结晶;另一方面,收藏行为对个人又具有认知性和审美性,通过人与物之间的无言交流,使自我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从而达到既回报社会又修身养性的作用。这正是收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与会者指出,近年来收藏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对收藏本身和收藏文化的研究则很不够。著名学者余秋雨表示,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主要缘于西方社会对中华文明了解不够;只有当西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愿意成为其拥有者时,中华文化才能回归其真正的世界地位。因此,传播中华文化既是每个中国人所肩负的责任,也是华人收藏大会对社会所作的一点贡献。
收藏目的在于“分享”
收藏到底是什么?收藏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在收藏过程中又获得了哪些财富?这一系列问题正需要收藏大家来解答。在央视《百家讲坛》上风靡一时的知名收藏家马未都,一开口就说,收藏的目的不是聚财,而是教育。他表示,收藏从少数人的文化演变成多数人的文化,从投资收藏转为文化消费,要紧扣“感知文明,怡养情致”的主题。
与他持相同观点的台湾收藏大家洪三雄也表示,投资图的是所谓的利,而收藏文物要有品味,讲究怡情逸致。洪三雄进一步表示,收藏的一大境界不是据为己有,而在于“分享”。
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以资产流通或者价值定位的方式看待文物收藏,虽说不是目的所在,但可以表达现代社会对古代文化的青睐。在他看来,“标价”不代表文物的生命价值,但却能成为现代对古代文化信号所发放的“通行证”。
对此,新加坡知名收藏家杜南发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收藏的价值之一就是其市场流通价值,因为延伸收藏的价值链,能为收藏创造新的生命。
相对来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王雁南对“收藏”的解读比较中肯。她认为,不管是欣赏也好,投资也罢,在一定层面上还是一个比较私人的行为,一般都是自己欣赏把玩,最多叫几个朋友一起切磋交流;但是如果超越了这个层面,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老一代收藏家那种收藏行为,把藏品从散到聚,聚到一定规模了以后就会捐给某个博物馆,或某个收藏机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它,就能达到其教育大众的作用。
当然,马未都的“收藏的目的是为了给千年的文明以一个坐标”这句话,最能引起在场所有人的共鸣。确实,收藏的最大财富就是让文明有一个再造的生命。
收藏能顿悟人生价值
对收藏者而言,经济条件和把握机遇极为重要,这也是此次大会所讨论的一个重点。
著名鉴赏家黄君实认为,一个成熟的收藏家应该具备什么要素或者条件呢?当然,第一要有钱。但最重要的仍是喜欢,不喜欢就无法体会它的韵致。第二就是要有眼力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
著名收藏家邓仕勋在谈到收藏时曾这样表示,每当工作或者生活上有烦恼时,与画进行“神交”,能把我带入书画高雅的世界。
被誉为“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王世襄,绝对可以称为大家中的大家。年届九十的他,谈起收藏来兴致十足,不过他却又非常谦虚,说自己没有收藏什么精品,只是在坊间地摊寻觅一些小玩意。
但是,王世襄对如何开展收藏总结了四个步骤:一、凭直觉。二、见实物,把真实的东西拿在手里把玩、体会,获得感性体验。三、搞清楚实物是怎么造出来的,看清楚其机理和内部构造。四、研读相关文献。通过收藏来顿悟人生的价值,也就是在观察和赏析时有所发现,有所体验,使之上升成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与发展。
另外从主办方了解到,“华人收藏家大会”设想每两年举办一次,常务机构设在上海。第二届大会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同步召开。以后的大会将参照世界其他华人大会的方式,拟在华人收藏家比较集中的城市,如香港、澳门、台北、纽约等城市轮流举办。
民间收藏有五大变化
作为“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外围活动———“2008海派民间收藏展”,也与大会同步举行。
在“海派民间收藏展”的展览现场,集藏爱好者可以看到,这个由25家民间博物馆藏品组成的展览,不仅有元代的牡丹凤凰镜、宋代的七弦风雷古琴、清代的三面十手观音等,还有不少价值千万元的珍品。位于展厅中间的全真金大龙男蟒戏服,一眼望过去通体金黄,近看则有银龙戏水图案。据介绍,这一戏服由著名京剧戏服收藏家包畹蓉花费数十万元、历经3年制作完成,如今已成京剧戏服中的绝品。
另外,由微雕大师周长兴与其女周丽菊合作创作的《红楼多宝阁》微雕,将贾宝玉屋中365件文房四宝、琴棋书画、刀剑银饰等以三比一的尺寸微缩。周丽菊介绍说,搁板上每件器物,包括不到1厘米长的画卷、书本,都可以打开。
此外,展会上还有不少获得国际工艺品金奖的艺术品,如由中国两代工艺品大师张同禄和金世权合作完成的景泰蓝瓜瓣形吉祥瓶,其采用手工精制,将中国的传统景泰蓝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海素有中国民间收藏“半壁江山”之称,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类民间博物馆就办得如火如荼。说起如今的民间收藏,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归纳出了五大变化:“一是收藏主体发生变化。从前以工薪阶层为主,如今更为多元化,这次参展的藏家中企业家就占了30%。二是藏品的变化。说起民间博物馆,大家会想到筷子、钥匙等生活器物,但是现在更多的是以艺术品为主。三是目的改变,从前是偏重投资理财,但现在更追求自娱自乐、陶冶性情。四是来源变化,过去的藏品主要锁定国内,现在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回流。五是当代大师作品受追捧。本次展览中就有张国禄、金世权等工艺大师的作品。”
当然,民间收藏品也为国家博物馆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据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上博具有等级藏品12余万件、参考品80多万件,这些收藏品的九成以上是1949年以后从民间征集的,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海内外收藏家及其后裔所捐赠的。上海博物馆从中深切感悟到海内外收藏家对中国文物和祖国的眷爱之心,更感悟着传承中国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职责。
淘币者泉缘难忘
为纪念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60周年和上海市钱币学会成立25周年,以及繁荣中国钱币收藏品市场,助推钱币收藏界的交流和互动,由上海钱币学会主办的首届上海中国钱币博览会,日前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本届博览会云集了全国各地各大市场的著名古泉藏家和商户,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国际的钱币经销商。博览会得到了中国钱币学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上海博物馆及香港、台湾等地著名钱币收藏家的大力支持,一批文物典藏工艺精湛的钱币珍品和绝顶力作首次登台亮相。
据介绍,国内著名的造币企业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和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联袂参展,首次在现场展示了珍稀原版钱币、人民币制造的工艺和防伪技术等,使与会者对人民币的发行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展会上,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展出了“第一套人民币五万元面值20连张”,这是在国内首次展示的钱币珍品。此券由上海印钞厂印制,工艺为胶印二色,双面凹印二色,1953年10月发行,1955年4月1日停止流通,是人民币中最大面额票券之一。
展会现场,前来观展和淘币的各界钱币爱好者汇集在各个展台周围,人潮如织、人声鼎沸的场景蔚为壮观,是一场真正的钱币藏家大会师、精品荟萃大交流的盛会。不少人感叹道:沪上泉缘难忘。
链接
中国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将在杭州举办
“永恒的价值———首届杭州中国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将于11月6日在杭启动。
据悉,该系列活动分为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大会、中国浙江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大型艺术品为民品鉴活动以及中国古琴鉴赏音乐会四大部分。其中,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大会将邀请全国文博系统及中国艺术品鉴定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全国著名收藏家、投资者、拍卖行负责人以及书画艺术家等参加,对十几年来中国艺术品业做一次回顾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