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 Rococo
许多人都认为,洛可可其实就是巴洛克艺术的一个分支而已,其实并不是这样。十八世纪欧洲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开始发生变化,受到一些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影响,严肃而正统的巴洛克艺术开始变得轻松起来。从时间上划分,洛可可艺术和巴洛克艺术的分水岭就是1715年法国路易十五继位,这是因为洛可可艺术本身就是在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倡导下产生的。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审视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应该说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欢豪华风格者的代表人和组织者,是“众望所归”的时尚代表人物。所以,才有洛可可风格作品出现后在贵族引起“共鸣”的时尚。也可以说,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诱发了洛可可艺术。洛可可虽源自巴洛克,但是比巴洛克更为讲究,更为矫饰,也更为柔弱。如果说巴洛克是一种阳刚的艺术,洛可可则无疑应属于一种阴柔的美。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五条:第一,它充满了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作为造形的装饰效果;第二,它经常采用构图非对称法则,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第三,它总是采用柔和﹑艳丽的色泽;第四,它崇尚自然,喜欢使用花草树木及动物作装饰;第五,它通过人物刻画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对于这五个特点,我们用五只手表为例作一个形象地说明,它们每一只都能体现出上面一或两条显著特征。艾美的Starside银河系列女装腕表表盘中央由一条S形曲线分割,下半部分的日历也别出心裁的用曲线来显示。梵克雅宝的Une Journée à Paris系列腕表则将表盘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显示女性在巴黎悠闲的一天时光,表盘充满着不对称的美。劳力士的豹纹迪通拿使用金黄、白色、棕色等鲜艳的颜色,将表盘和表带装饰成了奢华的豹皮。而宝玑的8958 Reine de Naples钻表则用葵花装饰表盘,搭配鹅蛋形的表壳设计,崇尚自然的风格尽显。宝珀的春宫三问表正面虽平平无奇,但是背面却手工雕刻了精美的春宫图画,这不正是洛可可艺术最完美的体现么?
东方艺术 Chinese Art
既然洛可可艺术是巴洛克艺术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而形成的,我们就不得不在腕表这纯西方的机械中尝试一下对东方艺术的探寻。也就是与巴洛克同一时代的,东方中华帝国明清时期的艺术。
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处于封建社会即将没落的年代,但是艺术方面却正处于巅峰的延续期。在明代,戴进为首的“浙派”和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派”各自引领着潮流,直到晚明的董其昌提出“南北二宗”的思想,以禅入画,才重建了山水画的理论基础,并为清代的艺术风格划设了定势。及至清初,“四王”受董其昌影响,崇尚师古;而以“四僧”为代表的一批遗民画家,则重视师法自然和表现自我精神,给画坛带来清新的画风。明清时期,虽然在艺术上有无数成就,但是始终无法超越唐宋艺术的巅峰,可以说已经进入集成与守成的阶段,500年间,再无突破。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另外一个明清时期兴起的艺术形式——珐琅。自元朝时由波斯传入中国,珐琅就一直得到执政者的宠爱,历朝皇帝皆喜在宫中摆设这种精美的工艺品。帝王喜爱的东西自然就会有大量人去作,于是,珐琅的技艺也就越研越精。这一工艺刚传入欧洲时,只有金匠、珠宝匠才使用珐琅材质创作,直到15世纪才开始被制表工匠运用在制表工艺之中,而今已可以经常在瑞士的手表上看到。
雅典的世界地标系列天坛限量表,使用掐丝彩绘珐琅将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祈年殿完美表现在表盘之上,珐琅表盘上使用超过500毫米细如发丝的金线,通过多达26道烘烤的程序才得以完成。百达翡丽在去年北京专卖店开业时,也推出了几款中国风格的珐琅座钟,但是其艺术上的难度就要比一般的手表要高许多,因为在弧面上绘画和烧制珐琅不是每个技师都能完成的。在中国国内,北京手表厂也一直在坚持着珐琅这种拥有浓郁东方气息的艺术,每年都会推出不少珐琅表,比如这套“梅兰竹菊”就是很好的例子。当然,并不是只有珐琅表才能显示出东方的艺术,因势利导、移步借景也是中国艺术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尚维沙的BresselLady钻表上就很好的运用了这一招,表盘下方的一行法文,绕过了秒针盘和能量储存显示,成为了二者的边框,巧妙地平面构思,颇有山水画中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