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冠帽
银冠帽是苗族支系革一式和黄平式必不可少的银饰之一。湖南湘西型凤凰松桃式也有银帽,但不普遍,只有极少数富有人家才必备,一般仅在“接龙”等重大仪式中才穿戴,故又称“接龙帽”。黄平式银帽由三层结构组成。里层叫帽窝,按人头大小用粗银丝或铁丝、竹条扎成框架,一般直径为24厘米左右;第二层称叶层,由方形银叶片造型为朵朵雷纹或图案组成,用银丝弹簧与帽窝相连;第三层为花层;用细如发丝的银丝做成弹簧柄,将百余朵用银箔做成的苦菜花、菜银花与叶层相连;柄长约3至4厘米,银花密布于帽的外层,犹如古代宫妃嫔娥戴的花冠。冠顶中央用银片做成表面看似鸟笼的齿形饰片,高16厘米;形若凤冠,压线字纹或涡漩纹图案。中间窗孔有一只神若踏枝的银凤鸟,凤鸟两侧插有二至四只形状不同的小银鸟。冠的正面,从上至下挂三块长短不一的银牌。上面的银牌长,至两眉梢为宜;银牌上的花纹是双凤朝阳;有的是两鸟中间嵌一圆镜;第二块银牌略长,至两鬓;银牌上的花纹是双龙戏珠或因花、鸟纹;第三块银牌最长,至两耳后与凤冠后的尾带相连。银牌上的花纹为圈花。三块银牌的宽度大致一样,均为一寸五左右。每块银牌下都缀有小银喇叭或银菱角,随着头部的转动;它们会发出悦耳的响声。银冠后有三层冠尾银带,形似凤的尾;外面一层冠尾银带有八片,可遮住银冠中的铁丝架中间一层冠尾银带有十二片,吊长或延至肩部,可遮住颈部;最里层的冠尾银带有五片,吊长可延长至腰部。三层冠尾带均沿冠后沿排列,组成凤尾;每片银带上刻有三个距离相当的“寿’形纹,以示长寿富贵。银冠帽净重在一公斤以下。革一式银冠帽基本与黄平银冠帽结构相似,只是花形为细杜鹃;帽沿以雕马银片装饰,帽顶另插银角。
银冠
凯里苗族盛装也以银饰为主。施洞的银冠是在高高的发髻上直插一银牛角。牛角用薄银片制成,其外形像双角。两角备雕一龙,头朝下向中;尾沿角尖上翘,中为一宝珠,为二龙戏珠状。两角间有十五片左右一指宽的银片,作放射状排列,好似那宝珠发出的光芒。银角是银饰中最大最高的,高可达0.8米,最宽可达1米,重约1公斤。通常装置在帽子上,并与其它银线、银牌配用。《清平县南》有“挽高髻,插银角” 之记载。发髻用银链缠绕,插上银牛角梳,梳背吊一排小银叶牌和银瓜子牌。脑门及后脑各用一棱形片勒住;银片上雕有蝶、龙、花.草等。银耳环、银项圈也是必备之饰物。姑娘出嫁时,所有银饰都为她终身占有,丈夫是无权处理的。
反排一带的银冠当地又称“银胜”;造型很别致。由约5块宽3厘米、长50厘米的银片呈横向排列而成,中央为一拱形浮雕图案,边缘为锯齿纹;中间为二龙抢宝或双凤朝阳的图案。5块银片左端为锥角形,右端由一根呈S形的细银条相连,佩戴时拴五色丝线彩带,银冠插发髦的前部。剑河久仰一带的银冠与之基本相同,只是中央浮雕图案为圆形团花状,下部边缘为两只短小钩形花纹。丹江式银冠造型为喜鹊登梅.凤凰栖式,用细银方条做一横枝,两端及中央分别用银丝片做成五柱小叶杜鹃花形银花,中间三柱分别站立三只展翅欲飞.嘴含银珠链之凤鸟。凤乌拖长长的羽尾,插戴在发髻上。都匀王司一带的银冠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凤嘴含银链珠,羽缘也垂吊银链珠,凤背及翅羽背缀满银花;着装时插在银链缠绕的发髻上。
台江苗族妇女盛装,在高梳的发髻前,插一横式凤尾银冠,银冠由五条约一指宽.长约四十厘米的薄银片排列而成,右端焊接在两排相连的银环上;环上挂着数根彩色绒线,或绕于髻上,或任其随风飘动。凤尾冠中间焊一半圆形银片,其浮雕纹样宛若蓬勃欲出的太阳;半圆中浮雕 “二龙抢宝”,形象逼真;冠后上下插两排银树,上排横站着五只银雀,造型忧美,栩栩如生,发髦围以银花草,发誓右侧斜插各式银簪.银花;耳环和压领。相传有个年轻人;一天在山上打了一只美丽的锦鸡,交给了母亲,母亲仿照锦鸡打扮自己的女儿,高高的发髻像鸡冠,美丽的衣袖像鸡翅;密褶的长裙好似鸡羽毛。从此这种装扮流传下来,形成了台江妇女盛装。
台江男子盛装时,头缠三丈长、五寸宽的青色头巾,平整层叠盘成圆形;象一顶约1.5寸厚的布帽,左右耳角檐边要包扎成“人” 字形,右耳头巾檐下留几绺布须,左檐头巾斜插一束银花。 苗族盛装,美在高雅华贵。色彩上多为红、黄、紫等暖色,红色象征胜利快乐,黄色代表华贵。苗族盛装的富丽堂皇;表现出以富为美;以华贵为美的审美观。银牛角梳和银牛角等饰物是苗族图腾的象征。
银箍
银箍也是黔东南一带主 要的头饰之一。以大塘和丹 江的银箍为最大。有的文章 将其称为银盔。大塘式的银箍由四层图样组成;最下层为细丝垂吊的银花和锥形银 坠,佩戴时形成流苏垂至眉间。第二层为浮雕式人骑战马图;第三层的中央为圆形 双鱼太极浮雕图,太极两边依次为两层纹样,下为游 龙,上为游鱼,全为浮雕 形;最上面为小叶杜鹃形银 花。佩时箍在头上,用织锦带系牢,将锦带置于脑后。 丹江的银箍造型细腻。施洞 的造型则更为轻巧;由一条宽约5厘米银片为骨架,正中央是镶有直径1厘米的国玻璃镜;周边为火焰纹的象征太阳的浮雕图案,两侧为一排人骑马浮雕图,战马图上端是一朵朵用银丝弹簧连接的圆形银花,银花边缘为锯齿形花瓣,远视犹如一片柳林;战马图下为银丝连缀的银坠,佩时垂至眉间如流苏。丹溪的银箍则更加讲究,多为中间宽.两头窄如梭形的银片,正中央是一直径为2厘米的太阳纹;佩时正好与头顶的银角相称。太阳纹两端雕刻有乳钉纹和花鸟纹。
银角
银角是苗支系西江式、雅灰式等服饰的头部主要银饰之一。西江式是将银片加工成水牛角形状;两角弯成半圆形,两角对接中央有一圆形浮雕太阳纹或团花。角高70厘米,角尖用白色鸡毛装饰。太阳图案上边插有银片呈扇形放射状.象征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丹赛、三都一带的“白领苗”银角造型为两只对称的小银角,中央还有一块稍高如花瓶状的银片;呈“山” 字形,固定在一块长20厘米.中间宽.两头窄的如梭子般的银片上。两角的中央为一圆形铜鼓面纹图,图两边外延约5厘米,直至角尖;角尖可见一刀口将角分成两半,犹如两对角重叠。戴时,将梭子形银片钉在包头花带上,包于额上,系扣于后。
银梳、银簪
苗族银梳造型别致;多为月牙形,大小.厚薄.宽窄不一。一般为木质外包银皮,上饰鸟、凤、鱼等纹样;是苗族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和实用品。
丹寨孔庆一带为月牙形,约2厘米厚,两面花纹不一,而且在梳脊面用银链吊三层纹饰。一层为飞翔的银鸟,二层为银叶片,三层为小银铃。
雷山大塘、桃江一带银梳呈半圆形,用银皮包裹而成,镶二龙戏珠,龙头上有银花束,参差不齐,花丝中有两只跑鹿,两梳角以银链、银针相连。佩时插人发髻。
银髻更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有圆锥形、方条形.扁平形等,而且直的、弯的都有。最为精细的可谓施洞地区的腰子形银髻和精致的龙头银髻。腰子形银髻的里层是一块腰子形银片,故此得名;两面各为银丝连接,有双凤.蝴蝶和银坠。顶部为银丝缠成的龙。底部凹处有长锥,佩时插入发髻中。龙头银髻更为别致,多呈圆锥形,如筷子一般;整个造型是一条龙。雕刻精美十分诱人。雅灰.八开一带的银管是用银片雕 花后焊接而成。两端为一宽一尖,宽的一端还吊有银花。在月亮山区还有一种一端为螺丝圆轮的锥体银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