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珠宝首饰行业的销售额从2005年的1,400 亿元增长到2010 年的2,41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51%。作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对钻石珠宝的审美心理和价值体系,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恒信钻石创始人李厚霖对此表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错综复杂,其“价值体系”又常常十分抽象,中国消费者对钻石珠宝品牌和产品的选择,归根到底是消费者自身价值观“物化”在产品上的表现形式。
分析中国消费者的珠宝审美和价值体系,李厚霖把它分为三个指标,即“个性化价值”、“传统价值”、“节制型价值”。其中,“传统价值”指标是指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元素,比如,寄托着长寿安康的老人祝寿珠宝,凝聚着富贵吉祥的孩子出生满月珠宝等等;“个性化”指标是指较为激进的价值元素,比如,新潮、酷、个人定制等等;“节制型价值”是指较为保守和自我约束的价值元素,如简约的设计、追求自然的风尚,以及对成本的考虑。
经过三十年中国本土的珠宝市场统计,李厚霖大致勾勒出一副“中国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演变路线图”:大众的珠宝审美经历了“三步走”,即从“成本第一”,变为“个性化需求第一”,再变为“品牌感性消费第一”。
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消费者最讲究穿金戴银,优先重视的是珠宝的材质物料,量力而行进行消费,这时,珠宝的设计要素退居次要位置。此时,国内市场的珠宝钻石产品,基本上循规蹈矩,千篇一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消费者开始优先关注珠宝所体现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个人价值观的承载,个人效率的呈现,他们对价格不敏感,热衷于各种消费。这样,中国珠宝审美和价值体系迈出了“第二步”,此时,尽管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但对中国消费者而言,真正能够起到促进消费作用的元素,已经迅速集中到“个性化价值”指标,而传统价值指标的价值元素,难以吸引中国消费者为此支付更高的溢价。
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心理加速转型,其审美和价值体系又在悄然生变,对珠宝价格的敏感度有所提高,激情消费有所冷却,但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感性消费”,对品牌的信任度和依赖度在大幅度提升,格外关注珠宝产品的美誉度。
李厚霖总结:从个性化需求,到品牌感性消费,这种近在眼前的变化,源于市场整体呈现大众化的趋势,随着品牌价值竞争,以及价格竞争的激烈,消费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